《中國經濟周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全球股市再現劇烈調整,。據新華社報道,,受前一個交易日美國紐約股市三大股指受挫拖累,,東京股市兩大股指9日開盤后大幅下跌,,日經股指一度下跌1100多點。至收盤時,,日經股指下跌175.72點,,收于36215.75點;東證股指下跌17.69點,,收于2579.73點,。實際上,當美國經濟數據被質疑“造假”,,美聯儲不得不面對美國經濟現實,,確認將于9月降息,全球金融便進入新一輪風雨飄搖。尤其在俄烏沖突,、中東危機持續(xù)影響下,,全球性需求疲弱引發(fā)各方關注。以原油為例,,從布倫特原油(金融)當月連續(xù)的價格走勢看,,在去年9月創(chuàng)下97.63美元/桶高點之后,一路盤跌,。美油,、布油上周五(當地時間9月6日)均創(chuàng)2023年6月以來新低,其中WTI原油期貨10月合約上周五跌2.14%,,上周累跌7.99%,,創(chuàng)下自2023年6月以來的收盤新低;布倫特原油期貨11月合約上周五跌2.21%,,上周累跌9.82%,,同樣創(chuàng)下2023年6月以來新低。原油價格下跌當然有新能源崛起預期的作用,,但考慮到OPEC拒絕增產,、加上每日出口120萬桶原油的利比亞關閉了60%的產能,再加上中東石油運輸局勢的惡化,,按說石油價格沒有理由出現暴跌,,但事實是確實呈現下跌趨勢。當然,,美國加入石油供給競爭之后,,尤其是俄羅斯石油大量供給非西方市場之后,全球石油供給格局已經發(fā)生了深刻轉變,,而這個轉變也深刻地影響著國際原油定價,。盡管如此,各路分析依然篤定:油價下跌更多反映了人們對需求減弱的擔憂,。從最近的經濟數據看,,美國8月ISM制造業(yè)PMI為47.2,盡管這個數據比7月低點有所回升,,但依然不及預期的47.5,。就業(yè)情況似有改善,比如8月的就業(yè)指數為46,,而7月前值為43.4,。總體趨勢看,,美國制造業(yè)活動依然低迷。比如,美國制造業(yè)新訂單指數僅為44.6,,是2023年6月以來最低,;庫存指數為50.3,較上月大漲5.8個點,;生產指數從7月的45.9下滑至44.8,。“我們真能實現軟著陸嗎,?”這是當下縈繞在華爾街上空的一個重大疑問,。歐洲的經濟狀況似乎也不樂觀。市場研究機構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qū)8月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終值為45.8,,仍處于收縮區(qū)間。最為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歐元區(qū)兩大經濟發(fā)動機,,熄火跡象明顯。德國8月制造業(yè)PMI僅為42.4,,而法國僅43.9,,對整個歐元區(qū)8月制造業(yè)表現形成巨大拖累。標普全球公司編制的HCOB歐元區(qū)PMI數據的報告顯示,,大多數歐元區(qū)國家的工廠產量持續(xù)下降,,制造商減少采購,就業(yè)和庫存均不樂觀,。此外,,商業(yè)信心跌至五個月低點。但與此同時,,8月歐元區(qū)商品價格自2023年4月以來首次上漲,,運營成本連續(xù)第三個月上漲。歐盟統計局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受能源價格下降影響,,歐元區(qū)8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為2.2%,低于7月的2.6%,,為2021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這似乎是個好消息,但這也可能得益于俄羅斯能源對歐洲的輸出,。布魯塞爾智庫Bruegel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天然氣,,占歐洲進口總量的17%,,總計為127.3億立方米,略高于美國的122.7億立方米。但問題是:如果俄烏沖突進一步惡化,,歐元區(qū)能源供給會不會再入泥沼,?歐洲民眾和歐洲經濟又會再為能源供給付出多少代價?縱觀天下,,整個世界似乎又來到了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與以往不同的是,每條路都充滿濃霧,。如果不能選擇出共贏的合作之路,,等待這個世界將是什么?至少,,全球金融市場發(fā)生大動蕩的可能性在不斷增加,。在此背景下,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各項改革任務必須要有強烈的緊迫感,,尤其在宏觀金融改革方面,,通過改革破解經濟困局,維護金融市場穩(wěn)定,。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網絡收錄或投稿,,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lequren.com/1120640.html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