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曲忠芳 北京報道
知名音樂制作人包小柏用AI(人工智能)技術“復活”女兒,;遼寧網友孫先生為寬慰奶奶而用AI換臉“復活”父親,;商湯創(chuàng)始人湯曉鷗以數字人形象“重現(xiàn)”公司年會;B站視頻博主吳伍六用AI工具生成奶奶的虛擬數字人,;李玟,、高以翔、喬任梁等一大批已故明星紛紛以數字人形象“復活”……近日來,,“AI復活”迅速成為各大社交媒體的熱議話題,,各種各樣的AI復活服務也旋即充斥在消費市場中。
為什么AI復活逝者的生意突然“火”起來,?是誰在做著AI復活的生意,?從業(yè)者是出于什么樣的心理?AI復活逝者的行為是否涉及侵權違法的法律風險,?對于失去親人的生者來說,,AI復活究竟是心理療愈還是精神沉溺?……為了厘清AI復活現(xiàn)象熱背后的技術與商業(yè),、法律與倫理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進行了一些用戶調研,采訪了相關行業(yè)從業(yè)者,同時咨詢了數位來自科技,、法律,、心理學等領域的專業(yè)人士,希望在抽絲剝繭中向廣大讀者提供一些專業(yè)解析和風險提示,。
當“AI復活”成為一門生意
當一項需求變成一門生意,在缺乏市場規(guī)范及行業(yè)標準的時期,,往往會出現(xiàn)一個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階段。當記者在某主流電商平臺搜索“AI復活親人”關鍵字時,,近百款“商品”顯示在結果頁面中,,不同商戶的標價、同一商戶的不同服務售價均相差懸殊,,從十元,、上百元到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不等,“商品”的形態(tài)各異,,有的是一張眼睛和嘴巴會動,、會說話的動態(tài)照片,有的則是形象和聲音更為逼真的動態(tài)人物視頻,,還有的支持互動聊天,。
隨后,記者又在某幾個微信社群中注意到一張“AI復活親人”的海報在傳播,,其內容稱“可根據逝者素材自行選擇呈現(xiàn)效果”,,可提供五種不同呈現(xiàn)效果的服務,價格區(qū)間從198元到598元,,例如,,最低檔的要求客戶提供逝者的照片,即可呈現(xiàn)一段1分鐘以內的逝者照片說話視頻,。
據記者觀察,,市面上AI復活的對象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己的親人,一類則是非親人,,往往是已故的明星名人,。需要注意的是,大眾輿論語境中的“AI”泛指數字技術,,實踐路徑既包括一鍵生成動圖,、語音克隆、視頻合成等工具軟件,,也包括大語言模型,、AI數字人等技術。
在眾多AI復活親人的從業(yè)者中,記者聯(lián)系采訪到了南京超級頭腦團隊負責人張澤偉,,他是一名90后創(chuàng)業(yè)者,,由其團隊制作的數條關于“AI換臉”的科普反詐視頻數次登上熱搜榜。從去年三四月開始,,超級頭腦團隊在10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約600個與“AI復活親人”有關的需求訂單,。今年,在AI復活社交媒體“走紅”后,,超級頭腦團隊的需求單量更是暴增,,張澤偉透露,目前也有幾家投資機構前來咨詢洽談,。
張澤偉向記者講述,,他和團隊從事這項工作的初衷在于希望通過AI技術來幫助因親人去世而留下創(chuàng)傷的家庭獲得“療愈”。在超級頭腦團隊服務過的家庭中,,有的彌補了遺憾,,也有不少是為了向家屬隱瞞親人逝世的真相。
需要指出的是,,去年三四月份正值AI大模型開始在國內火爆“出圈”之時,,百度“文心一言”等國產大模型陸續(xù)面市。張澤偉介紹,,超級頭腦團隊基于文心一言這類大模型去做語音,、圖像等的訓練?!斑@是一項非標準化的服務,,每個客戶所能提供的逝者素材、需求效果不盡相同,,需要去做定制,。因此,對于大公司來說,,他們會更注重標準化,、通用性的技術和產品,不會投入到如此細分的賽道,。而對一些新進入的團隊來說,,很多對行業(yè)及用戶需求的認知理解往往不夠,技術儲備也不足,?!睆垵蓚フf道。除了從社交媒體自發(fā)找來的個人客戶,,超級頭腦團隊還與包括一些養(yǎng)老院,、殯葬服務商等達成了合作關系,,計劃未來繼續(xù)朝著數字陪伴、AI療愈和數字教育等方向發(fā)展,。
“AI療愈”可行嗎,?
記者調研的多位來自不同行業(yè)的人士中,大部分受訪者明確表示不會考慮使用AI“復活”自己的親人,,其中一位受訪者表示:“親人的離世不是一時的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濕,肯定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某個時刻特別地思念,,但是,這并不是常態(tài),。”當然也有受訪者認為,,如果AI重現(xiàn)逝者的價格門檻低,、效果好,尤其在親人離世的初期有一個情感出口也會考慮使用,。
通過AI技術“復活”逝去親人從而達到“心理療愈”的效果,,有一定的需求市場,與此同時,,業(yè)內也有不少人對所謂的“AI療愈”提出了置疑,。
朋橙心理創(chuàng)始人全云峰直言:“我不認為AI復活親人是個好主意,如果哀傷需要輔導,,要么通過心理咨詢師的輔助,,要么自我完成,后者常常需要時間,。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包容這種行為,,但不宜提倡,更不宜鼓勵,?!彼嵝训溃骸癆I復活親人類似于一種電子嗎啡,提供此類服務的公司或個人,,有可能會從商業(yè)上引導大眾,,卻不一定符合心理健康的規(guī)律?!?/p>
從事心理咨詢行業(yè)14年的太陽心理創(chuàng)始人蕭羽笙持類似看法,,她指出,大多數心理問題是認知偏差所導致的,。對于失去親人的生者,,從療愈的角度需要習得的是“放下”親人離世這件事,而通過AI復活親人的形象,會給他帶來“親人還活著”的大腦認知與心理暗示,,AI模擬的交流與互動可能會加劇生者的認知偏差,,反而會增加心理痛苦。蕭羽笙認為,,人工智能與人類最本質的區(qū)別在于人工智能無法真正理解或共情人類的感受,,它可能在數據分析,、算法強化提供最優(yōu)解,但往往無法解決涉及深層次情感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AI復活“生意”中,被“復活”的群體不只包括自己的親屬,,還有一些明星名人,。其中是否會涉及法律的風險?
北京嘉維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向記者指出,,個人復活逝去明星或者其他人,,未經逝者生前同意或者逝者近親屬的同意,均構成肖像侵權,。肖像侵權的構成要件不僅包括以營利為目的,,即使不以營利為目的未經授權而使用他人肖像也構成侵權。只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情況下,,與肖像侵權的賠償金額有一定關聯(lián),。因為肖像侵權的賠償標準,通常需要考慮主觀惡意程度,、侵權行為影響大小,、持續(xù)時間長短等因素,。近親屬使用其逝去親人的肖像進行合成、復活,,一般不涉及侵權問題,。包括進行商業(yè)化使用,一般也沒有問題,。但是,,如果逝者有配偶、子女,、父母的,,其他近親屬未經前者的同意不能使用。
張澤偉告訴記者,,因為缺乏明確的行業(yè)標準,,為規(guī)避可能的法律風險,超級頭腦團隊參考法律規(guī)則做了一些業(yè)務的約束,,比如在前期獲得直系親屬的授權同意許可,,同時在服務合同中明確注明不能利用數字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
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夏海龍也發(fā)出提醒,,根據《民法典》的規(guī)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死者沒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經死亡的,,其他近親屬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其中近親屬的范圍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通過上述規(guī)定,,可以認為如果要使用逝者的肖像、聲音等元素用于AI生成虛擬形象,,應征得其近親屬的同意,,不過是否需要所有近親屬同意,目前尚無定論,。
(編輯:吳清 校對:顏京寧)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網絡收錄或投稿,,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lequren.com/1093937.html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