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陳維城)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正在進行中,。9月13日,,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聯(lián)合智聯(lián)招聘在服貿會發(fā)布《AI大模型對我國勞動力市場潛在影響研究:2024》顯示,2024年上半年,,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速前五的人工智能職業(yè)中,,大語言模型領域的自然語言處理崗位排名首位,同比增速達111%,,深度學習崗以61%位列第三,。同時,今年上半年,,這兩大崗位也分別以24007元,、26279元的平均招聘月薪在人工智能行業(yè)中位居前列,。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助理教授胡佳胤解讀稱,自然語言處理和深度學習崗位對求職者的學歷和經驗要求均較高,,且在進一步提高。求職者若打算投身大模型領域,,學歷深造勢在必行,,經驗積累不可或缺。而對外行人而言,,大模型“黃金崗位”的門檻委實不低,,短時間進入難度較大,不如守好“既有陣地”,,在大模型的催動下蝶變一個全新的自我,。數據顯示,,“大語言模型影響指數”高的職業(yè),招聘占比的確呈下降趨勢,,說明職場人不能掉以輕心,。從報告來看,影響指數越高的職業(yè),,2022-2024年間招聘量占比下降幅度越大,,如客服/運營、銷售/商務拓展,,今年上半年的崗位數量占比分別較2022年下降2個,、5個百分點以上,即使是“技術流”的軟件/硬件研發(fā),,降幅也超過了1個百分點,。不僅如此,影響指數高的崗位,,招聘門檻也在悄然提高,。以往對學歷要求較為寬松的編輯/翻譯、客服/運營,、銷售/商務拓展等崗位,,開始更多地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今年上半年,,提出這一要求的職位比例均較2022年提高1-4個百分點,。經驗要求亦是如此,三年以上工作經驗被越來越多地寫進“任職要求”中,。AI是新興產業(yè),,企業(yè)收縮變動也較快,AI人才如何保持就業(yè)競爭力,?智聯(lián)招聘副總裁李強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近幾年AI崗位變動不大,基本圍繞算法工程師核心序列不停增長,。被優(yōu)化的機器學習,、算法工程師崗位的人員除了流向研發(fā)大模型企業(yè)外,各家企業(yè)負責自研,、修正和適應性部門也需要這些人才,,算法工程師崗位需求的增長率基本都是三位數,門檻相對比較高,,仍是非常搶手,。AI重塑職場人的眼界和能力,不過身處不同城市的人,,感受到的“AI能量”不盡相同,。由于產業(yè)基礎,、技術能力和人才資源的差異,不同城市在AI發(fā)展道路上處于不同階段,,職場中的AI滲透深淺不一,。報告顯示,一線城市,、省會城市的人工智能發(fā)展水平更高,,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杭州領銜全國,。北京產業(yè)基礎深厚,,上半年人工智能相關崗位數量占比和投遞占比均居全國首位。北京還擁有全國最多的人工智能專利數量,,加之科研機構,、企業(yè)在AI技術研發(fā)上的大手筆投入,城市的AI創(chuàng)新能力十分出眾,。此外,,數量居首的高校和頂尖學府的匯聚,也讓北京成為AI人才培養(yǎng)高地,,產業(yè)發(fā)展后勁強勁,。編輯 陳莉 校對 劉軍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網絡收錄或投稿,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lequren.com/1121158.html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